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行业动态

京港沪三地建筑师学术交流会结束

      为期两天的京港沪三地建筑师学术交流会于9月8日在上海举行。此次交流会的主题为“21世纪的城市建筑学”,强调建筑在城市背景下的意义。类似这样的建筑学交流会地在国内尚数首次。

    著名建筑师邢同和说:上海发展总体规划被温家宝同志称为“全国起点、立意最高的规划”,即把上海: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筑成为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而要实现这一“起点、立意”甚高的规划,邢同和认为上海的建设必须结合“三性”――开创性、坚韧性、可操作性,而与国际接轨的思维、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毫无疑问,近年来上海房产市场的“发烧”程度让许多业内人士特别是开发商感到惊喜,而房产业也迅速成为上海的重要支柱产业。事物的发展是必然的,事物也是在问题的不断解决中得到发展的。鉴于上海房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在今年的上海优秀住宅小区的评选中就综合了从低价位到高价位各类型的小区,意在引导消费,使各区域,各价位房产得到均衡发展,从而逐步完善上海房产市场。邢同和指出小区的建设必须是元化的,而现代住宅设计应综合考虑环境、生态、户型、科技,强调“以人为本”。

    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开发中的历史保护问题(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被提到日程上来,历史遗产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形态、风貌,现在越来越多的外籍设计师也开始关注历史保护问题,譬如水(乡)、文化(古建筑、名胜)等。

    上海的空气污染以及市民的文化素养是上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一大障碍,近来的拆屋建绿工程表明了上海市政府治理空气污染的决心。而建设、改造100多个博物馆、音乐厅等的工程旨在提高全民素质,但是市民的素质并不仅仅是博物馆、音乐厅的建造就可以提高的,还需要一种沉淀和积累。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刘力总建筑师从西单的十字路口谈起,以西单文化广场为中心,提出建设中应考虑到区域的特点。他提到,作家刘心武在《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一书中提出了“线性空间的单体建筑”的观点,刘力认为,作为作家,这样看待建筑是可以的,但作为一个建筑师不能这样看待建筑与设计,应从城市的节点来考虑设计。西单不同于王府井,是一个客流量很大的区域,80年代末西单东区存在着建筑简陋、购物环境不理想等问题,所以改造是势在必行的。由当时东区的改造引出今天西区开发的设想。

    刘力认为西区的开发应强调围合,不要片面地强调单体建筑,而是比较多的找到各建筑的关联;强调人的参与――“重在容积,而不是体积”――创造现代化的购物环境;对建筑个体设计引导性指标。总之要从解决交通入手来解决商业区的开发。

    在交流会上,北京的徐维平建筑师介绍了北京电力大厦的设计构思;上海现代集团介绍上海科技城的设计以及科技城是如何体现以自然、人、科技为本的理念,提出现代建筑应适应现代社会,重视建筑设计中科技的含量;香港的郑小平建筑师介绍了“软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